海關總署10日發布:1月份我國出口1094.7億美元,同比增加21%,增速比上月加快3.3個百分點,環比增加-15.1%。專家指出,整體來看本年我國出口將保持整體康復態勢,乃至有望成為本年經濟增加的一大亮點。
對于海關發布的數據,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明,受到出口康復、國內經濟走強和進口價格大幅上漲的帶動,1月份出口開局良好,因此將保持全年出口高速增加的樂觀判別。
展望本年我國出口形勢,李慧勇認為,世界經濟基本面是決定我國出口增加的根本要素。基于對2010年全球經濟增加3.8%乃至更高的判別,出口有望成為本年我國經濟增加的一大亮點,預計全年同比增加21.9%。
我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明,我國靠著較低的商品生產成本,在曩昔的10年里,年均出口增幅在20%左右。往后一段時間內,我國低成本優勢仍將存在。
但不容忽視的是,1月份我國出口環比呈現了自上一年5月份以來初次負增加,環比數據的下滑或許預示著我國出口的康復遠景還會多有磨難。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明,從當時世界經濟政治形勢來看,在我國最終于2009年替代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之后,各種以氣候、匯率等為名字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已狼煙四起。這意味著,盡管未來我國出口整體仍將保持繼續康復態勢,但遠景依然曲折。
世界貿發安排官員梁國勇也對記者表明,如果各貿易大國在貿易救助辦法的運用上不加以節制,其所引起的報復及演示效應可能會導致保護主義失控的局面,我國外貿很難獨善其身。
世界經濟本年會否再次呈現曲折無疑也將影響我國出口。建設銀行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趙慶明認為,盡管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全球經濟復蘇仍難言微弱。主要國家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作為經濟增加最大引擎的個人消費支出依然增加乏力。受此影響,世界市場需求短期內或難以呈現大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