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鋼鐵產品的重要生產國。中國的鋼鐵企業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根據國際慣例,重要的消費者應該在定價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中國的利益應該在鐵礦石談判中。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堅定地表達了這一點。”
對于目前的三大礦山,“需要改變長聯合模式,建立現貨指數或鐵礦石現貨銷售”,姚堅回應稱,商務部主張維持長期鐵礦石協議的價格形成機制,希望礦山的供應方和國家鋼鐵公司能夠共同維持長期協議機制,以避免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
姚堅表示,商務部將積極支持鋼鐵協會和鋼鐵企業的談判,包括必要的貿易手段。
焦點2三個主要礦山在困難的情況下“摧毀和捕撈”全球鋼鐵廠
在商務部發表聲明的同時,在中鋼協網站的突出位置,這樣的公告被絞死:當地時間3月11日下午,歐洲鋼鐵工業聯合會發布了在其官方網站上聲明,強烈反對鐵礦石。石材生產商希望將價格提高80%至90%。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此表示贊同和支持。截至目前,為響應三大礦山的價格上漲要求,日本歐洲的、,中國三個重要的鋼鐵產區都發表了明確的反對聲明。
事實上,由于談判各方的立場“白熱化”,目前的談判已被迫暫時中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必和必拓一直急于改變長期價格模式,并希望實施與煉焦煤季度定價相同的指數定價模式。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巴西淡水河谷相對溫和的態度現在變得非常艱難,不僅要提高90%的要價,還要表現出使用現貨銷售的趨勢。不難看出,三大礦山已經完全統一了前線,并維持了多年鐵礦石長協的價格機制。
不僅如此,鐵礦石不斷增長的需求也意味著剛剛擺脫經濟危機陰影的鋼鐵公司將很快面臨巨大損失。一家大型鋼廠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事實上,如果礦石價格上漲超過40%,目前的鋼材價格無法承擔成本,而鋼廠只能面臨虧損。上述鋼廠的內部人士承認,如果鐵礦石價格上漲90%,鋼鐵廠將面臨巨大損失的現實,不可避免地通過下游制造商承擔成本壓力。鐵礦石的價格上漲將傳遞給下游機械。、家電、汽車、房地產等行業,終于傳遞給消費品。一旦下游無法承受這個價格,整個產業鏈就會崩潰。這拖累了經濟復蘇,甚至使經濟重新陷入衰退。
“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只有一個條件可持續發展。這是為了讓下游制造商生存下去。現在中國的鋼鐵工業和下游產業面臨巨大壓力。在中國打算抑制通脹和適度抑制投資規模的前提下,三大礦山40%的價格是用盡了魚。“商務部貿易研究所研究員梅新宇接受了經濟信息報告》。
據了解,目前鋼材價格一直在上漲。 3月15日,武鋼正式推出4月價格政策。在3月產品銷售價格的基礎上,熱軋、冷軋卷上調300元/噸,鍍鋅鋼上調200元/噸(均不含稅)。 3月10日前,寶鋼悄然宣布4月份建筑鋼材價格調整政策,線材出廠價格上漲150元/噸至300元/噸。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有充分理由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因為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將威脅到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徐向春說。根據目前鋼材市場需求和鋼廠業務,鐵礦石進口CIF價格不應超過100美元/噸,如果進一步上漲則是明顯的壟斷操縱市場。據了解,目前CIF鐵礦石進口價格已上漲至136美元至140美元/噸,遠高于市場承受能力。
焦點3中國將擁有政策儲備
在16日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姚堅表示,它為鐵礦石談判提供了必要的貿易手段,以支持各界的關注。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貿易慣例,但姚堅表示,由于日韓鐵礦石價格未經談判,目前尚不清楚具體政策,但會有政策儲備。
在這方面,梅新宇提出要應對三大礦山的價格上漲,中國可以在WTO規則中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 “從長遠來看,中國可以'開始另一個爐灶'。”梅新宇認為,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活躍的投資者之一。在三大礦山的無理要求下,中國可以開始另一個爐灶。通過海外收購來積累自己的礦業資源。 “在短期和現在,意味著不再與WTO規則發生沖突。”他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WTO研究院副院長涂新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姚堅的“貿易手段”可以是進口許可審查制度和采購代理制度。其應用的本質是形成一個進口卡特爾。 “WTO規則對進出口卡特爾沒有具體規定,但要求企業自發形成卡特爾。”他說加入卡特爾應該是企業自發形成的聯盟。例如,中國鋼鐵協會可以組織全部或大型鋼鐵企業加入進口卡特爾,少數公司通過談判從鋼鐵企業卡特爾進口鐵礦石。購買的鐵礦石本身部分使用,其中一些被出售給其他企業,并收取了一定的代理費。
涂新泉還提醒企業,如果進口卡特爾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公司的利益,就應該防范反壟斷法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