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質調查局今天發布《2009年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作重要成果》。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已劃定了112 鐵礦石勘探前景,并預測潛在的鐵礦石資源超過2000億噸。 其中有2個預測區域,預計資源量超過100億噸,5-10億噸中有2個,3到50億噸中有2個,10到30億噸中有16個。主要分布在遼寧安本,冀東,四川攀枝花,魯西,滇西南,河南五羊 - 新蔡,安徽安徽,新疆天山等地區。
其中,遼寧省安本市鐵礦資源探明儲量為146億噸。該預測共有44個預測區,潛在預測為514噸。鐵礦資源潛力的預測區域主要是太鋼,齊大山大孤山,張臺子,南芬和長嶺。 河北東部地區已探明的鐵資源儲量為62億噸。該預測包含229個鐵礦石預測區域,預計潛在資源量為202億噸。
四川攀西地區:探明鐵礦資源儲量101億噸,盤旋19個預測區,預測新增資源194億噸。主要前景是攀枝花,白馬和太和。在潛在評價和預測目標區域的基礎上,通過鉆探驗證了攀枝花蘭家火山預測區的建設,發現了厚磁鐵礦體,發現了1.68億噸鐵礦石。
安徽省:鐵礦資源探明儲量8.22億噸,潛在資源量估計為22億噸。通過國土資源調查發現泥河鐵礦后,通過新機制引進大型企業,僅僅兩年就發現了20至1778億噸的大型鐵礦石儲量。 遼寧安本,河北冀東,四川攀枝花等潛在勘探區已被列入地質礦產資源保護項目的裝配調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