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是否了解我單位舊輥子的原料?”一軋鋼主管設備的副廠長潘俊臣微微一笑,沉穩地詢問招標者。露出了意味深長的微笑,大家知道有事情要發生了。
7月的一天上午,舞鋼公司招標辦辦公室內,一場別開生面的招標會正在進行,標的為一軋鋼更換下來的40根淬火爐爐底輥。它們通過多次修復和長期使用,已經完成使命,光榮退役。本次招標,采納以舊換新的方式,舊輥折價處理,換回一定數量的新輥。目的是充分利用舊輥子的價值,削減備件采購費用。這也是采購部的責任之一,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資源,做到物盡其用,不浪費任何有利用價值的東西。
“原料不一定契合。”參與招標的幾家單位都力圖壓低舊件價格。
于是,就有了本文最初的一幕。
潘廠長的發問,讓招標方一時摸不著頭腦。
“不了解。”躊躇了片刻,招標者如實答復。
現場開標記載顯示:最高報價為折舊份額33.9%,與我公司要求的40%最低極限相差不少。
團體的利益,分毫必爭;合作的誠意,要率先標明。
潘廠長胸有成竹地說:“看來諸位對舊輥子不了解,報的價格才普遍較低。”他話鋒一轉,口氣很堅定地說,“我們這批淬火爐爐底輥的原料是Cr25Ni35。如果有疑問,可以到現場進行查驗。”
招標負責人決議暫停招標,安排有關人員現場進行原料查驗后再從頭報價,下午2點從頭開標。
招標各方愉快地接受了這個計劃。
散會后,公司供應部、機電能源部、一軋鋼的有關人員敏捷來到這批輥子的寄存地,用專用的查驗設備,查驗了輥子的原料,結果標明:原料和圖紙要求相符。
招標方見證了整個過程,心里也有了譜。在下午的招標會上,三家招標商分別報出了35%、39%、42.6%的折舊份額。
通過打分,折舊份額42.6%的招標單位被為引薦中標單位。
就憑這一句話,潘廠長為公司多創效40余萬元。這是舞鋼公司全體員工都應該學習的公司,舞鋼領導陳文杰也這樣說道。